這部片是由法國導演米歇爾·阿威那維奇(Michel Hazanavicius) 執導,贏得奧斯卡最佳導演、最佳影片等多項大獎,以「黑白默片」的手法成功重現了美國20年代末期的電影工業。

故事從1927年的電影產業開始說起,當時的人們也會去電影院觀看電影(更精確來說 看默劇),雖說是默劇,但也不是完全無聲音,隨著劇情的推演及起伏,交響樂團會在台下幫忙配樂伴奏、塑造氣氛,而螢幕比例也不是現在的16:9,而是4:3。主角是名心高氣傲的當紅男默劇演員喬治·瓦倫丁(George Valentin),在一次首映會後的採訪,偶爾邂逅了影迷帕比·米勒(Peppy Miller),她當時大膽的親吻了George的臉頰而上新聞頭條,十分驕傲的她在試鏡片場向一旁的老先生炫耀,但老先生指著報紙標題問她:「Who's that girl?」  激起了她的鬥志,極力自薦成為伴舞者,她轉身告訴老先生:「Peppy Miller」。並且在一次機緣下獲得和George和合作的機會,從此開始她的演藝事業生涯。

artist006.jpg

其中有幕場景,George告訴她如果想當女主角得要與眾不同,說著幫她在嘴角右上方點上一顆痣。我剛開始看到的時候覺得:天哪!怎麼會有人想在那裏點痣!!(其實我一直很不喜歡瑪麗蓮夢露的痣)但繼續往下看後發現有沒有那顆痣真的差很多,(那年代女生都留短捲髮,加上化妝,大家根本看起來都一模一樣阿!)散發出一種特殊的魅力。(難怪大家這麼喜歡瑪麗蓮夢露。)

在這部電影裡,導演用了很多象徵的技巧,仔細觀察都可以發現一些精心設計的小細節,而且還不少~

1929年,製作人要George去看一位女演員錄音的影片,他看了後被逗樂的哈哈大笑,但製作人很嚴肅的告訴他:「這就是以後電影的樣貌。」George回他:「那麼你就去拍你想要的電影吧!」但當晚他做了個噩夢,他將休息室裡的玻璃杯放下時,被杯子發出的「框啷」的聲響嚇了一大跳(我也被嚇了一跳),同時這也是整部片裡第一個非配樂的聲音,他震驚的大叫,卻發現他怎樣也發不出聲音,接著是狗叫聲、電話鈴聲、他走出休息室外路人嘲笑他的笑聲,然後一片羽毛從空中掉落地面發出巨大聲響,讓他從夢中驚醒。這裡也預示著往後George對有聲電影的恐懼、反彈和他的「無聲」。

隔天他到片場卻被告知今日的報紙頭版「影畫片廠停止所有默片製作,有聲時代開始」(Kinograph studios stop all silent productions to work exclusively on talkies.) 

George憤怒的去找製作人理論,他卻告訴他:「我們到了另一個時代,有聲時代開始了,人們想要新面孔,有聲的。我也希望不要是這樣,但觀眾想要新鮮的,而他們永遠是對的。」

George生氣的反駁:「我才是他們想要來看的!他們也不需要聽見我!你做你喜歡的有聲電影吧,我不用你也能拍出好電影。 」離開前他看到了所謂「新面孔」的Peppy在宣傳單上。

artbrad1-thumb-510x365-44147.jpg

這也是一個經典場景,George和製作人吵完架後黯然走下樓梯,和匆匆上樓梯的Peppy擦身而過,她回頭叫住他。暗示著George的事業正開始走下坡,而Peppy則正要發光發熱。

有聲時代來臨,George連和自己的妻子也漸漸無話可說,妻子質問他:「We have to talk. Why do you refuse to talk?」但George的決心還是依然堅定。他開始花錢拍攝自己的電影,同時也在報紙上發表各種反對有聲電影的聲明,電影的上映日卻偏偏和Peppy的有聲電影上映日撞期。上映前一天George在餐廳無意間聽到記者採訪Peppy並錄音的內容:「你的電影還沒推出,但你已經是好萊塢甜心,你覺得是為甚麼?」她回答:「我不知道,也許是因為我可以講話,而且觀眾聽的到我吧。」

隔天電影上映,George新電影的結局是他陷入流沙終至滅頂,多麼諷刺,和他的處境是多麼相似阿!相較隔壁Peppy的影廳,充斥著各種大Banner,同時股市的崩盤也讓他的處境更雪上加霜。Peppy在雨中和一名男伴來訪時,男伴脫口說出:「我爸爸是你的大粉絲!」讓George深刻的了解到,他真的已經不屬於這個時代了。

1931年George已經走到窮途末路,他將他所有的家當拿去拍賣會上拍賣,全數賣盡後拍賣師恭喜他:「恭喜你!全部賣光了,你甚麼都沒剩下!」是阿...他真的甚麼都不剩了...導演在這裡又給了George一個下樓梯的鏡頭。

George開始陷入瘋狂,他重看了他以前的作品後,深覺自己當初的驕傲和愚蠢,發瘋似的將所有底片拉出來放火燒掉,沒想到卻害他陷入火海。Peppy將他接回家休養,而George發現有個房間裡堆放著他在拍賣會上賣掉的東西,原來都被Peppy買走並放置在一個房間後,自尊受到嚴重打擊的衝出屋外,在閒晃時被一名警察搭話,讓他又受到刺激的想起人們喜歡「talk」的事實,發狂的他衝回家準備「含槍」自盡,同時,Peppy回家得知George發現那個房間後,著急的開車去他家找他,這裡導演安插一張「Bang」的字卡,讓大家以為是扣下板機的聲音,原來是Peppy把車頭撞爛了,她告訴George她有個點子能讓他重回舞台。

他們將他們結緣的舞步排練成歌舞劇呈現給製作人,跳完後的喘氣聲是這部電影第二次的人聲,從這裡開始導演便開始收音,象徵默劇時代和有聲時代之間的磨合期終於度過,製作人問可不可以再來一次,George回答:「非常樂意」,這是他第一次「能夠」在電影裡發出人聲,他也終於能在有聲時代裡發聲了,接著是一連串拍攝現場嘈雜的人聲、工具撞擊聲,有聲時代真的來臨了。

imdb : 7.9

arrow
arrow

    ir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